第45章 女真犯边
“琏二哥,蓉哥儿。”
“你二人能吃苦否?”紧接着。
贾桓再度看向贾琏、贾蓉二人,问道。
“能。”
贾琏、贾蓉咬了咬牙,郑重应道。
今日见了贾环那五个小儿,还有林黛玉等四女都已习文练武。
试问,他们作为两府正值盛年的接班人,如何能无动于衷?
“好。”
“看在政二叔的面子,我便予尔等一个机会。”
“明日卯时,换上劲装,前往京西军营,随我亲卫一同训练。”
“三千大雪龙骑,冠绝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哪怕你们只习得三分本领,也足以纵横沙场。”
“身为贾家儿郎,要做便要做到最好,区区一个云骑尉怎能满足?”
“上次,京中开国一脉出嫡子于关外同鞑靼厮杀,活下来得仅五人。”
“但是,每个人身上都被授予了正四品军职,封一品将军爵,世袭罔替。”
说到这里,贾桓特地停顿了下。
果然,贾琏、贾蓉二人眼中齐齐大放精光。
四品军职,那至少是个卫指挥使。
大楚在明朝的基础上,汲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军制效仿隋唐,地方设立卫所。
卫所集军、民功能于一体,闲时屯田,战时上阵厮杀。
一卫便是五千人,卫指挥使为正四品军官,整个大楚两京十三省一共设有三百个卫所,一百五十万人。
可见其珍贵。
当然,同为四品,地方卫指挥使还是比不上帝国直属军队将领。
建朝之初,大楚在两京各设有京营十万人,后经久未练,弃为鸡肋,一裁再裁,只剩三万人。
要不然,这堂堂三品京营提督也轮不到王子腾来做。
楚安十年,太上皇从九边抽调十万精锐,编组成了选锋营,选锋营分作两部,设左、右将军。
选锋左将军吴世璠出自平西侯府,祖父吴三桂,父亲是国朝三等平西侯吴应熊。
选锋右将军李晟出自晋侯府,父亲是国朝三等晋侯李定国。
是以,元丛勋贵一脉领头的两座侯府死死的掌握着京中精锐,拱卫太上皇。
至于一品将军爵,那是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最尊贵的勋爵。
要知道,贾琏其父贾赦不过是一个一品将军,贾蓉其父贾珍甚至只是一个三品将军。
“请二弟/二叔放心。”
“我等定不辜负二老爷的期望,必定好生在军营学艺。”
一时间,贾琏、贾蓉二人齐齐向贾桓行礼道。
“嗯。”
贾桓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说实话,贾琏、贾蓉是属于被他放弃的人员。
顺手塞进京西军营,跟着大雪龙骑一同训练,那也只是卖贾政一个人情。
这二人能做到什么地步,他根本就不关心。
此时,贾桓再度看向贾政,开口道:“我观政叔父喜好读书,才学不比知年儒生差。”
“何不于都外开设一书院,自为山长,教书育人,假以时日,名满天下。”
“岂不快哉?”
什么?
闻言。
书房内几人都有些懵逼。
什么情况,突然就让贾政去当教书先生,这让他们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贾政似乎想到了什么,直视贾桓:“是否朝中有变化?”
“嗯。”
“元丛一脉将要回朝。”
迎着他的目光,贾桓径直说道:“我是开国一脉的主事人。”
“必然会成为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政二叔此番却是受我连累,工部员外郎虽只是从五品官员。”
“但工部是个要害地方,左右要寻错处,轻而易举。”
“贾家如今除了我之外,只剩下政二叔在朝为官。”
“元丛一脉寻不着我的把柄,必然会将愤怒发泄到政二叔身上。”
“一个不好,西府阖府上下都会被波及。”
“因此,我才会特地劝政二叔放弃这工部员外郎一职。”
轰隆!
这一消息就像是天大噩耗,一下子震惊了贾赦等人。
元丛一脉可是开国一脉的死敌,双方之间的争斗比文武之争更为激烈。
楚安三十九年,正是因为两脉厮杀太过惨烈,太上皇不得已将元丛勋贵中的其余六家迁至地方。
可这才过了十年,国朝又要迎来这等残酷的局面了吗?
“工部员外郎倒不是什么好差,按理说,辞了也无妨。”
“只是……”
贾政有些欲言又止。
听到这话,贾桓笑了笑,说道:“政二叔可是觉得这官职乃是昔日代善公临终前为你求得。”
“贸然辞去,恐有违孝道,若是如此,那大可不必担心。”
“额!”
贾政愣了下,一头雾水。
这时,贾桓解释道:“政二叔自幼酷喜读书,参加科举,搏一进士不成问题。”
“可偏偏代善公临终时上了遗本,太上皇因恤先臣,遂赐工部主事。”
“后当今陛下即位,升为工部员外郎。”
“政二叔是否曾在午夜梦回时,百思不得其解?”
“想来,赦叔对此应该也有些疑惑。”
唰!!!
贾政、贾赦齐齐抬头看向贾桓。
的确,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他们两兄弟心中无法拔除的刺。
贾赦虽承袭荣国府爵位,进一等将军,但贾代善在临死前上表贾政为工部主事,又命二房入主荣禧堂,以至于贾赦这个家主有名无实,再加上贾母尚在,他更不敢有丝毫怨言。
“先代善公在出征前,便知晓皇室凉薄。”
“贾家从初代宁、荣国公以来,声名显赫,国朝万民尽皆景仰。”
“再有代善公、大伯父等人为国死战,声势必将到达顶峰,盖过皇室。”
“这一点是太上皇无法容忍的事情,更不可能允许国朝出现贾家这样一个脱离掌控的势力。”
“代善公深知自己一死,皇室不会再顾及什么,恐对贾家下手。”
“遂自行上表,分薄贾家,降低太上皇心中的忌惮,保住血裔荣光。”
“因此,唯有让贾家声势最盛的荣国府变成两虎相持,困于府中,无力外出的情况才能最大程度达到目的。”
“政叔父喜读书,对一切其它事情都不在意,赦叔父有才干,心性果决,更能成事。”
“二者相较之下,政叔父入主荣禧堂方能降低皇室忌惮。”
“后来种种证明了先代善公所猜测的一切都对。”
又是一番辛密从贾桓口中吐出。
这些全都是贾敬为了能够让他更好的掌控贾家两府,于是把那些陈年旧事全部说出来的原因所在……
“父亲!”
贾赦、贾政听完这些,无不大惊失色。
他们没想到荣国府之所以陷入如今这个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根源在于皇室忌惮。
“太上皇为何如此对待我贾家?”
贾政心中悲戚,哀呼出声。
他一直把太上皇的恩典、陛下的恩典当做君臣相宜的凭仗,甚至想过为国尽忠。
可这一番话把他所有的忠心都已经摧毁。
“政叔父。”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侯莫陈家历经上千年,可不是靠仁德恩义延续下来的。”
深深的看了一眼贾政,贾桓沉声道。
此话如同晨钟暮鼓,彻底敲碎了贾政心中那唯一的一丝侥幸。
片刻后。
贾政一脸颓唐的说道:“也罢,我明日便去上辞呈。”
既然都知道了这个官职本就是一道枷锁,那他自然不会在意上面赋予的多余意义。
“我命人在西山脚下购置了三千亩地,想来建造一个书院,应当是没什么问题。”
“西山那边还有个庄子,约两百亩地,政二叔可前去小住,顺便帮着监工书院。”
“我看这个书院就叫做西山书院,政二叔可为山长。”
“蓉哥儿的岳父现如今也从工部营缮郎退了下来,政二叔不如邀其为监院。”
“此外,珠大嫂子的父亲曾为国子监正,正赋闲在家,应当也有空,可为副山长。”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此一来,西山书院之事就妥了。”
随即,贾桓一股脑把想法都说了出来。
“如此甚好。”
贾政闻之,脸上晦气全然扫尽,再度露出笑言。
山长、副山长、监院都已经安排妥当,剩下的那些个教长,倒是不需要费神。
贾政平日里养着的那些清客,大多是落魄秀才、举人,教授些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就这样,几人愉快的在贾政的书房喝了些茶,而后各自散去。
当贾桓回到东院时,已经亥时了。
天色黝黑,伸手不见五指。
“爷!”
角落处突然出现一道身影。
贾桓眉头皱了皱:“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黑冰台明卫统领:小五。
“爷!”
“辽东八百里加急,飞鹰传送回来的消息。”
“女真敌酋胤禛命镶黄旗都统傅尔丹为帅,领兵二十万犯边。”
“辽东镇总兵熊茂森大意轻敌,只带了一万骑出城野战,于西平堡附近中伏,全军覆没。”
小五赶紧汇报道。